那德容夫人与老太太未免也太宽厚了! 不过,汤氏的福气,旁人也羡慕不来。 就说这回突然的围宫之举,京城人人担惊受怕,避之不及。 事发后大街小巷陡然空旷起来,有事没事都在屋里憋着! 那铁蹄所过之处,是要杀人的呀!谁不怕死呢! 汤氏一个小娘子竟然还能掺和进去,从中捞一笔功劳?靠着自己就成为郡君了! 试问又有多少小姑娘能做到这个地步? 或许有人怀疑,是朱卫平将军给摄政王脸面,才让她挂名蹭了功劳。 但……人家朱将军至于做到这个地步么? 还有他手底下弟兄们,都是糙汉武将,大老爷们才不会服气呢,有什么猫腻一准捅出来。 既然没有风声,可见汤幼宁的参与确有其事,谁说小娘子不能胆识过人。 人不可貌相呀! 这时候,人们再说起摄政王府的婆媳妯娌关系,便会心生感叹: 汤氏若是一无是处,怎么能收服了薄时衍,连带他家里人都欢欢喜喜接纳呢? 当然是个好的,还很有福气! 不过她这福气,半点没给娘家沾边。 彭氏落入一个尴尬的境地,外嫁的庶女过得越是红火,越衬托出她这边的冷清,简直到了人嫌狗厌的地步。 起初,旁人尊她是摄政王妃的嫡母,她儿子是薄时衍的大舅哥,可没多久就瞧出端倪来了。 双方关系极为冷淡,只差没有不相往来了。 能因为什么,必然是嫡母不慈,跟庶女彻底没了情分。 这般关系,在京城属实常见,不过寻常的小庶女不够硬气,出嫁后为了有娘家扶持,还是要低头尊着嫡母。 即便不低头,那也没有摆到明面上闹。 明眼人都疏远了汤家,甚至教导小辈莫与他们往来。 汤家被晾在一旁,备受冷落,无人理会。 汤奕宗为此没少在私底下骂骂咧咧,埋怨着不如把妹妹送去卓家,哪怕地位不如摄政王府,可他们能得到实惠! 好过现在,她自个儿享福去了,娘家丝毫蹭不着,爬再高又有什么用! 直到卓家被一夜之间杀死了,满门屠戮,无一生还。 汤奕宗吓得脸色惨白,他企望靠上去沾边的大树,面对京城风浪,就跟小草一样,说倒就倒,连根拔起。 他彻底没了声,好几天才缓过来。 泼天的富贵哪是好享用的,一着行错,小命玩完! 指不定哪一日摄政王府也…… 汤奕宗一夜之间老实了下来,那些个贪念被一一戳破了,冒不起来,并且还劝住了他母亲,相安无事不寻仇便好,其他的少惦记。 汤奕宗放弃了为官一途,决心从国子监退学。 继续待下去,也不过平白耗费光阴与银钱,没啥指望。 他是第一次不听彭氏所言,自己拿定了主意,母亲与妻子说什么捐官一途,全然听不进去。 将近而立之年,家财被败了大半,要是捐官领着那微薄的俸禄,指不定一家子就要沦落到卖祖宅的地步了。 也或许摄政王府倒台了,他们倒霉催的被连累,一夜砍头! 汤奕宗想找其他出路,他运气不错,赶上朝堂重提海禁的时候。 任何行业,抢占先机者,即便笨拙也能赚上不少,就看有没有勇气,能否慧眼如炬,踏上正确的那一条道了。 开海禁一事再次于早朝时提出,呈帖子的人并非薄时衍,但他从容不迫坐在侧旁,显然是知情且同意。 这回文武百官的反响小的很多,阻力也大为减轻。 当年谢家参与谋反,被忌讳被防范,现在的局势却已经大不相同。 死了个齐凯桓,外戚卓家也不复存在,还有谁能与谢家勾结,去复刻当年的路数?想想似乎有点草率…… 要说摄政王,确实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是他,但他瞧着并不留恋权柄。 不仅在逐步放手,甚至越来越有‘不作为’的迹象。 起码江立棠已经开始害怕他做甩手掌柜了,这么多活,他要是不干谁干?? 章宸帝也察觉到了,一整个垂死病中惊坐起,泪眼汪汪,唯恐自己被抛下不管。 没人辅政,等待他的就是每日批不完的奏折,还有那群任何事情都喜欢辩驳争吵的文臣! 开,海禁必须开!m.zzwtwx.COm